时机看似已经出现在眼前,有反正的三万吴军,又新招了一万多人,在滇省的明军在兵力上已经具备了攻打广西,并进军广东的条件。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黄立认为暂时在川东和贵州以坚守牵制住清军,横扫两广,也不失为一条兴复大明的策略。
郑家虽然不太靠谱,但捡便宜的机会还是不会放过的。只要尚耿的人马被明军牵制,他们肯定会进行反攻。
重返大陆应该是郑经念念不忘的执念,对于潮州、惠州、漳州、海澄等沿海之地,也就是郑家传统的势力范围,可谓是垂涎三尺。
沿海迁界对郑家的海贸是个沉重的打击,他们失去了大陆上的货源,没有足够的钱财来养兵造船。
“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先干翻满清这个大敌,分歧和纷争可以暂时搁置,留待日后解决。”
黄立虽然对郑家颇多怨言,但也不能否认,郑家的存在,牵制了沿海地区的大量清军。其中,耿精忠所部是最难抽兵它顾的。
“打开出海口,就能与西夷贸易,增加财政收入,并能从他们那里买枪买炮,甚至是买船,组建海军。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再打满清就跟玩儿似的。”
“海军北上,不仅是江淮、山东沿海的清军防御体系将变成筛子。直抵塘沽,攻打天津,更能直接威胁京师。甚至于,能够直接打到辽东。”
“那时候,清廷怎么办,只能是收缩兵力,不敢再投入人马,与我军在长江以南对峙交战。”
黄立听着顾炎武的讲述,脑海里不断形成战略转变后的作战计划,并加以调整和完善。
顾炎武矢志反清,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只身匹马孤寂于荒凉之地,在山林中风餐露宿。
在艰辛险阻的过程中,他结交联络了很多“异州”贤士,以图大举;还执着地调查与纪录地形特点,以作抗清资料,最后都补入《天下郡国利病书》之中。
可听着问着,黄立的眼神有些变了。心想:这老顾闯荡江湖,走了那么多地方,怎么倒有了地域歧视的观念?
什么地方的人可作步兵,什么地方的人可当骑兵,什么地方的人不适合当兵打仗。
这不好,很不好嘛!虽然自己也多少有那么点,对甘陕绿营的重视,就是外在的表现,可没老顾这么严重啊!
纵观历史,各省各地,应该都有过辉煌的时期,也有过低潮的阶段。
刘邦、项羽的骨干成员,楚人居多;光武帝刘秀又以南阳士人起家;唐皇重用陇右精英;朱八八手下又多为淮西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