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有单线联系,并给杨起隆布置些任务,比如散布谣言,搜集硝磺,但何春义也保持着警惕,不想与杨起隆的团体有过深的接触。
与军情部派来的人员接上头后,何春义已经安置好了两名赶来的工匠,在京郊经营起一座铁匠铺,秘密打造武器。
同时,何春义开始在西山建立据点,发展人员,进行秘密训练。
“现在要隐忍待机。”何春义继续劝说道:“江南很快就将光复,我军就要大举北伐。咱们的力量很小,也只有在关键时刻行动,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这是何春义在京城呆了这么长时间后,得出的结论。北方的民心,或者说是反抗精神,不比南方。特别是京畿地区,满清的防范很严。
对于杨起隆发展满人家奴,何春义倒也是十分佩服。这确实是个对满清充满怨忿和仇恨的群体,虽然成分复杂了些。
杨起隆不知道听没听进去,只是笑着点头。
何春义又拿出几张纸,递给了杨起隆,说道:“这是军情部制定的敌后发展策略,或许对杨先生有些帮助。”
这就是专业,有些还是黄立的建议。毕竟,谍战剧他也看过,什么暗语、密信,以及伪装掩护等等。
杨起隆可以作为他的直属手下,但他拉的那伙人,何春义还是不想直接接触。毕竟,只有他发展的,才最放心。
杨起隆伸手接过,郑重地道谢,心中振奋。
这意味着明廷已经接纳了他,虽然还未能完全融入,但工作干得漂亮,也是早晚的事情。
这段日子以来,发展人员的工作很顺利。有点象传销,家奴发展家奴,也有一些平民,人员不断地增长,他的心气也越来越高,要干轰动的大事。
何春义不再多说,赶着装载硝磺物资的马车先行离开。杨起隆目送其走远,也驾车而去。
………………
等何春义回到京城,已经是两个时辰之后。
虽然京师表面上看似平静,但消息不断传来,满人震惊,汉人也各有心思,不知道战争会不会波及到北方,甚至是京城。
影响最大的是粮食价格的上涨,很多大聪明在两广光复后,便开始囤粮;福建失守后,更是掀起了抢购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