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崇祯六年到十二年,德川幕府连续五次颁布了“锁国令”,并最终确立了“锁国体制”。
其主要内容是:禁止日本船出海贸易和日本人与海外往来;第二、取缔天主教的传教活动;对驶抵日本的外国船只实行严密的监控,贸易活动也由幕府进行严格的管制。
现在的倭国海贸,除了特许的荷兰人,便是传统的贸易国家,中国和朝鲜。即便如此,贸易活动也一样要受到严格的控制。
陈德苦笑了一下,说道:“那郑家呢,倭国幕府是什么态度?”
“郑经那个孽子!”朱之瑜对于郑经气死乃父,心中痛恨,语气也愤激起来,“此番觐见殿下,定要让倭国只与大明通商,不再与郑家贸易。”
在闭关锁国的政策下,对于郑家的态度,倭国幕府并没有什么改变,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待。
但因为郑泰一直负责郑家与倭国的贸易,被郑经杀掉之后,郑家便几乎失去了最为可靠而熟练的贸易代表。
而且,郑泰在日本长崎唐通事办事处还寄银三十多万两。为了这笔存银,郑经和郑泰的弟弟郑鸣骏都派人至倭国,要求归还。
朱之瑜停顿了一下,沉声说道:“如果倭国使者能够看到我大明兴复之势,疏远郑家也在情理之中。”
陈德笑了笑,说道:“目前已光复了半壁江山,且殿下英明神武,定能竞中兴全功。”
对于三太子殿下,朱之瑜还是缺乏了解。但这也掩不住他对大明中兴的喜悦和激动,便随口问道:“不知道张煌言张尚书可在南京?”
朱之瑜并没有特别的派系,但在东南沿海时间最长,与张煌言关系甚好。
在他想来,凭张煌言的资历,怎么也能在朝中任职。内阁,或者是六部九卿,该有张尚书的位置。
陈德说道:“张大人现任海南省巡抚,应该是不在南京。”
朱之瑜愣了一下,随即便垂下眼帘,陷入了思索。
难道新朝初立,便有了任人唯亲的倾象。没错,张煌言是鲁王系,可他对大明的忠诚,是勿庸置疑的。
这位三太子殿下以十三家的人马崛起,是否会象永历那般,有名无权,控制不住手下的骄兵悍将?
朱之瑜知道不能询问这些情况,还是到了南京之后,再观看形势。对于陈德所说的中兴大业,他也不是那么的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