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复区,变革无处不在,这么说,并不过分。
从官吏,到军民,越来越能感受到改变,关系到切身利益的改变。
战争暂时告一段落,明军没有再继续向北方进攻,清军也没有反攻的能力,形成了一种对峙的状态。
军队借着这段缓冲期,开始逐批换装,燧发火铳的数量在增加,青铜火炮在列装,炮弹有实心,又增加了触发式。
军衔制开始正式实行,最高的是一星上将,分别是五位郡王;中将则是三位国公,每镇指挥官则是少将。
然后,依次是校级、尉级、士级。与军衔级同时施行的,还有加勋制,主要是针对士兵的优惠待遇。
加勋一次,家属可得二十亩免税田,期限为五十年;无家属,则退役后给发。以此类推,没有上限。而加勋的条件有两个,一是资历,二是军功。
黄立将光复半壁江山分为三个时间阶段,从在兴山起家开始,到光复云南;光复两广和福建为第二阶段;光复整个江南,到目前对峙局面是第三阶段。
也就是说,十三家的老兵,到现在,至少都可以加勋三次;剩下的明军士兵,按入伍时间算,或加勋两次,或加勋一次。
除了加勋,军属免丁税,并可享受半赋税的田地三十亩。
二十亩免税田,按照平均产量计算,再换算成银子的话,一年相当于二十两左右的收入。
说白了,记一次勋,就相当于涨了一倍的军饷。
黄立深知施恩要适度,不能一下子全给。就象他推出军衔制,也是爵位制一个补充,使得他不至于封无可封。
对于阵亡将士的抚恤,以及伤残军人的荣养,也有相关的政策,十分优厚,能让将士们没有后顾之忧。
银子不够,土地来凑。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土地就是安身立命之所,是可以传承后世,几代人的职业,能够吃饱穿暖的保障。
说起来,黄立是要打算取消人丁税和土地税的。但现在,因为普及教育的需要,他把这些作为了激励政策。
当然,对于军人,没有这些限制条件。而且,军人的社会地位已经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黄立深知,荣誉感是激发军人责任感、使命感,并维持军心士气的重要手段。古往今来,任何一支强军都没有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