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古代的道路和运输情况,一直是黄立很头痛的事情,但也是难以解决的困难。
比如在缅甸能很容易地开采出石油,可要想运到内地,耗费极大,成本高昂。
海路大军的粮弹补给,全靠船只运输,也难以支撑太多的兵力。
尽管朝鲜的明确站队,减轻了部分的后勤压力,但五六万大军,已经是目前的极限。
即便如此,进取辽东这一招,还是切中满清的要害,使其不得不调整布署,也将影响到全局的发展。
“现在,就看到明年春天,海路大军能取得什么样的战果,对整个北伐战局有多大的影响了。”
黄立看过李岳、胡国柱等人商议过制定的计划,沉吟半晌,提笔作了批示。
能消灭满清的有生力量,比占领地盘更加重要,也更有助于北伐总攻。
如果能在进取辽东之初,便歼灭万八千的清军,辽东战局就会急转直下,辽沈也要受到威胁。
而按照李岳等人的作战计划,完全有实现的可能。
当然,这也要看辽东清军的具体行动。如果对攻占旅顺,或是金州置之不理,那也没有办法,只能是稳步推进,另寻战机。
黄立不必命机要处翻找文件,脑海里已经有了数据的记忆。
虽然武器装备倾斜供应海路大军,但其它部队也在不断的换装,只不过是速度稍慢而已。
按照估算的进度,再有小半年时间,或许更早,几路大军至少有八成兵丁,将手握线膛火枪。
这也是黄立要在明年春耕后开始大反攻的底气所在,可不是随便拍脑袋作出的决定。
“原定是明年秋收后,现在提前了半年左右,应该已是极限,不会再作更改了。”
黄立嘴角微翘,露出几分欣慰的笑容。
春耕之后啊,鞑虏败退,不会连未发芽或刚冒芽的田地都毁掉,明军光复地方,秋天多少会有些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