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作战开始,黄立不仅关注,更在研究分析,他发现还有潜力,还能够扩大战事规模,并且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旅顺是不冻港,必须要保证,更安全的话,连金州都要守住。要达到这个要求,需要一镇的兵力。
要占领觉华岛,并攻克宁远,还要阻击败逃关外的清军,恐怕需要三镇人马,才能够万无一失。
毕竟,除了逃窜出关的清军,还有盘踞辽沈的敌人,有可能遭到两面夹击。
目前,李岳和胡国柱等将领率领的明军,有三镇人马,再加上青岛的杨宁所部,刚刚能够完成黄立的战略目标。
也就是说,要解放出青岛守军,就需要两万多兵力去换防。
如果再有一万多骑兵,那就更加厉害。或者牵制住辽沈的清军,或者趁其夹攻宁远的明军而趁虚直捣黄龙。
哪怕是北方满人仓惶逃出关外,也不能让黄立满意。不进行阻击或截杀,等于是坐失良机。
所以,黄立还要向辽东增兵,更要大力运输粮弹物资。既要光复北方,还要打残辽东,使鞑虏连龟缩喘息也难。
这就需要大量的钱粮,按照现有的发展速度,显然不太充裕。预售加特许证的收入,就能使黄立的计划顺利实施。
而要说到马市,明朝时主要集中在宣大,象大同得胜堡、宣府张家口堡、大同新平堡、山西水泉营堡。
黄立准备多开几个,反正边贸很赚钱,且是暴利。蒙古诸部除了牛羊马匹,简直是什么都缺。
历史记载:在明朝对蒙古诸部封锁的时候,蒙古诸部连煮肉烧饭的铁锅都没有,只能用皮袋来对付。
要说贫苦,那肯定是普通牧民。部落头领和酋长之类的,可都是豪富,也是奢侈品的主要消费者。
“既然要商议出具体的章程,又涉及商贸,可以请各商会首脑,以及民爵共同参与。”黄立沉吟了一下,说道:“倾听他们的意见,才能制定出更好的政策。”
从朝廷和官员的角度看问题,想问题,与商人肯定不太一样。制定出的章程,难免有想当然的嫌疑。
虽然授予了很多商人民爵的头衔,但官员们并不看重,民爵也没有参政议政的觉悟和意识。
借这次制定政策的机会,黄立便要开个头儿,拉民爵一把。毕竟,他是希望这些民爵能起到耳目和唇舌的作用,反应民情,监督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