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东,火炕是必须的取暖设施。不管屋里温度高低,被窝里是热的,就能睡得舒坦。
不光是百姓家需要硬砖,明军营房的需要量也很大。为了让百姓们出力,明军已经开出工价,前去修建营房的,会发放粮食或食盐作为报酬。
“明天咱们爷俩去山里,把过冬的柴早点备好,便去盖营房,管饭还给粮食,也能积攒下一些。”赵老贵说着自己的打算。
手里有粮,心中不慌。不管明军能不能长久,有些余粮储备,总是好的。
除了修建营房,还有很多工作,能够多得粮食。
比如砍伐树木、打造木车和船只,以及洗洗涮涮。只要勤快,这一冬可能都有活儿干。
女儿小梅已经十六岁,虽然瘦削,但身体还好,和母亲一起,把采到的山珍倒出来晾晒,娘俩还一边说着话。
“明天去取两筐旧衣来洗,不想换粮食,给俺换点布,做件衣裳呗?”小梅甚是期待,也有些抱怨,“都快露肉儿啦,哪还好意思出门?”
要清洗的衣服,包括了从鞑虏身上扒下来的。
能穿的就穿,穿不了的拆成布条也有用。当时的条件,可不讲究那些。缝缝补补,老百姓穿上也不忌讳。
母亲不好作主,转头问道:“当家的,听到闺女的话没?”
赵老贵嘿嘿一笑,说道:“大姑娘啦,该注意点。自己赚的,自己看着办吧!”
小梅露出了笑容,说道:“那俺采的山珍,也算是自己赚的。”
“好。”老贵笑着点头,此时觉得还是明军好,真心的希望明军能呆得长久。
小贵看着妹子开心,也很是高兴,说道:“要是不够,俺给你添补点。过年的时候,一定让你穿上新衣裳。”
“哥,你赚的就攒着吧!”小梅笑着说道:“说媳妇儿,不得花钱哪?”
小贵挠了挠头,笑着说道:“那可早着哪!俺琢磨着去当兵,明军给的粮饷不少,军属还有优待,种地都不缴赋税。”
“这事儿以后再说。”老贵虽然没有断然拒绝,可也让小贵打消了这个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