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北伐,其实应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北伐中原,二是北伐塞外。
中原虽然光复,可北元实力尚存,朱元璋又先后进行了十三次北伐作战,完全夺回汉、唐最盛时代的北疆。
到了永乐朝,明成祖又进行了五次亲征,进一步削弱了北元势力,并成为了瓦剌和鞑靼的宗主国,并从此不再承认蒙元政权。
现在的形势又大有不同,蒙古依附于满清,已经不是明军的对手。只要灭掉满清,蒙古诸部只能臣服。
所以,黄立更希望毕其功于一役,把中原和辽东通盘考虑,胜利之后,不用再进行耗日持久的作战。
哪怕不能一举全灭,至少在辽东,鞑虏也要处于被动。关内的鞑虏嘛,不能全歼,也要使其遭到重创。
清廷的犹豫迟疑,心存侥幸,就是最好的机会。
当辽东的详细战报送到南京时,黄立大喜过望,立刻昭示全国,并召集了大都督府成员,紧急商讨后续行动。
李来亨脸上还绷着,但心里却乐开了花。
李岳作为主将,能够获得大胜,足以给自己增光,并且稳固自己的地位,并再次消减了出身的影响。
黄立却没有别的心思,只是为了辽东大胜而高兴,为明年的光复中华而振奋。
黄立环视着李来亨、王光兴为首的众将,微笑着说道:“李岳要增兵大战,诸位以为如何?”
从目前来说,其实是操之过早的,与之前的计划有些出入。
李来亨见皇帝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知道涉及到李岳,必须自己先开口,别人才好顺着话来说。
也没有多作考虑,毕竟,接到情报后便马上进行了内部的商议,基本上确定了方案。
李来亨躬身拱手道:“启奏万岁,微臣以为现在增兵,还为时尚早。一来是后勤供应难以保障,其次是隆冬将至,辽东的气候环境,并不适合大规模作战。”
“辽东现在三镇人马,只需坚守固防,稳定根基,囤积粮草物资,以待明年大战,更为适宜。”
“况且,其他各路人马尚未准备完毕,只是辽东一隅,不宜投入太多。等到明年大举北伐,各路齐动,更能使鞑虏左右支拙,难以应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