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战场,已经沉寂许久。西路明军只是做出威胁西安的推进,但却不显急切,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甘陕绿营在天水、宝鸡一线驻防,卫护西安侧翼,明军不与之战,他们也没有主动进攻的实力。
经过几次作战,比如在广宁、朝天关与明军交战,还有围攻茅麓山的陕西提督王一正降于明军等等,甘陕绿营也有较大的损失。
甘陕出精卒,但没有钱粮,谁会去白白卖命?这就是清廷的困境,财政窘迫,想招兵买马也做不到完全。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和人一样,国家没钱,照样啥事也办不了,或者说办不好。
崇祯要是有钱,也不至于落到那副惨景。当然,他的智商,他的反复无常,也断送了这一可能。
甘陕本就贫瘠,维持不了太多的军队。清廷还要调粮供应,这无疑又加大了运输过程中的消耗。
这也是古代打仗,动不动就缺粮,也极为重视粮道的原因所在。
如果是本地驻防还好,量力为出,就地因粮,不需要太多的外来供给。一旦远途作战,粮食的消耗就会猛然增加,路越远,消耗越大。
可以用人打一个比方,运动的时候,睡觉的时候,能量消耗完全不同。出大力的人,吃得就多;一动不动的,吃得就少。
原本甘陕绿营的额兵是九万七千,损失过后又有补充,但目前甘陕绿营维持在七万左右,已经是极限。
所谓的极限,就是钱粮。要调动甘陕绿营越过秦岭反攻,自漕运断绝,就基本上没有了这种可能。
甚至于,甘陕绿营还接到了清廷的旨意,要一边驻防,一边军屯,以解决粮草物资的不足。
没办法,数万脱产的军人,就是驻防不动,也是只出不进的巨大耗费。
甘肃提督张勇,此时正坐在屋内,有些发呆。桌案上的公文和情报散落着,一如他复杂的心绪。
甘陕绿营只是称呼,但实际上却分为陕西绿营和甘肃绿营。总共七万人马,甘肃和陕西差不多是各半。
陕西绿营集结于西安,由定西将军董鄂统率,加两万八旗,坚守此古都。
甘肃绿营则与陕西绿营成犄角之势,抵挡从川北进入甘陕,已占据汉中的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