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复中华的大业,已经接近完成。至少,刘玄初是相当乐观,认为今年光复北方已成定局,才会在这个时候提出建议。
定都北京应该是可以确定的事情,不过是时间早晚而已。
而住在京师的紫禁城,那么宽广的宫室,现在这些宫人肯定是远远不够。在他看来,重设宦官,或者留用前朝的太监,应该是很可能的事情。
但皇帝的思路,却并不是他能够全部了解的。尽管,他已经作为贴身秘书加智囊,在皇帝身边工作了相当长的时间。
说是天马行空,倒也不太贴切。可皇帝的很多手段,或者说是办法,开始觉得新奇,甚至是怪异,但从结果上看,却是相当实用,效果甚好。
而从绝境中崛起,直到光复半壁河山,皇帝在文臣武将心中已经奠定起了权威,打着国战的旗号,推出各项政策措施,更是无往而不利。
虽然皇帝在主动放权,但没有哪个文官敢有“圣天子垂拱而治”的心思。
当然,这只是对当今的万岁,就象太祖时,文官武将都瑟瑟发抖,活在无上威权的阴影之下。
刘玄初在即将外放之前剖肝沥胆,一是表示忠心,也不排除确实对皇权旁落有着担忧。
争权就意味着内耗,不管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都意味大批官员被卷入其中,行政效率为此下降,国势发展陷入停滞不前。
既然已经说得清楚明白,皇帝又相当的自信。刘玄初也相信皇帝的英明神武,自然不必再反反复复的劝谏。
作为北方第一位被任命的地方行政长官,刘玄初将赴任山东巡抚。出于对辽东的重视,山东将成为占领和经营辽东的坚实后盾。
只要在山东政绩出色,内阁自然会有刘玄初的一席之地。
这也将是阁臣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必须有地方治政的经验,而不是在翰林院中培养的书呆子。
“山东应该是最先光复的北方省份,因为靠近辽东,尽快地恢复重建,便非常重要。”
“对于新光复的地区,有些政策可以灵活掌握,只要上奏批准,便不用担心与朝廷冲突或矛盾。”
“辽东暂时还归山东直管,形势较为复杂。但也就是一两年的时间,王师必然能够消灭鞑虏,光复辽东。”
辽东在明朝叫做辽东都指挥使司,简称辽东都司。在明朝二百多年里,一直被山东直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