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丁调鼎看来,恢复大明的三宣六慰之地,应该是万岁的首选。也就是说,下一阶段的重点,是从云南用兵。
“顾中国自古视藩服之地,只取羁縻臣属之义,无利土地之心;有征服之武功,无建设之政治。迨乎衰季,则并武功而无之。”
丁调鼎捋着胡须,思索着说道:“万岁已改弦更张,既利土地,又要征服建设,以为大明永固之领土。暂时松缓,不过是蓄力待发,以有大图。”
青年官员似懂非懂,拱手道:“此番大人回京述职,自能得万岁面授机宜,可定湄公省之进取。”
丁调鼎微笑着点了点头,感慨道:“数年未观觇圣颜,未聆听圣语。想必,这也是迁都前的最后一次了。”
虽有旨意下达,也有书信联系,但数年时间未见到万岁,丁调鼎对于此次觐见,却是相当期待。
他也算是从龙之臣,在明军进入水西后,才被黄立召见。之后,与常金印、陈进才、倪生龙从贵州干起,一直负责边远省份的治政。
现在,他们都已是一省巡抚,在湄公和缅甸发展的他和陈进才,倒是功绩更为显著。
丁调鼎是希望留任湄公省的,不同于内地已经固定的省份,湄公省的发展空间还很大,他自然也能水涨船高。
对此,他还是颇有信心。
毕竟,从开始到现在,湄公省是在他手中一步步发展起来,对于异族蛮夷的恩威并施,他也更有经验。
“估计陈进才也会入京述职,领受旨意,再回缅甸。不知道缅甸何时建省,真正地归在大明治下。”
缅甸和湄公省还有所不同,黄立一直没有把其纳入大明的疆域。治理上有所不同,官衔也是总督,而不是巡抚。
缅王也一直没有除号,在名义上,还是缅甸的最高元首。但被软禁在阿瓦城,与囚犯无异,生死只在黄立的一念之间。
丁调鼎还不知道明年征伐孟加拉的事情,也就不知道陈进才的总督头衔,将要从驻缅变成印缅。
等到在印度打下相当于一两省之地的稳固根基,还要征调数十万缅人在印度开疆拓土,缅甸内附才会纳入日程。
征服印度将是长期的任务,黄立却不准备动用太多的明军。
初期以土兵和缅人附庸兵为主,稳定之后则以夷制夷,在当地组建附庸兵,进行东征西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