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
节日已经过去,但辽东的冬季还是使大部分的生产活动陷于停滞。只有春暖河开,才会恢复生气。
军队的训练过了正月十五,便又重新开始。暂时没有战事,可军队的士气却还要保持。
李岳的奏疏还未送出,皇帝的秘信便已经送到。全凤翔和李岳都有,对彻底解决宁古塔的鞑虏,作出了明确的指示。
“还是要招降鞑虏啊!”李岳稍有不甘,但也不觉得太过意外。
对于东北三省的开拓,皇帝早就有了计划,并表现出了相当急切的心理。
如果宁古塔的鞑虏投降,明军便可一步推进到黑龙江流域,然后就是慢慢经营的过程。
李岳阅看着厚厚的秘信,并不用猜测皇帝的心中所想,内容很多,已经讲述得清楚明白。
尽快到达黑龙江,尽快扫荡消灭黑龙江流域的沙俄侵略者,并继续向北推进,与沙俄展开争夺。
如果能招降鞑虏,可组织两三千人的部队,作为向导或前锋,辅助明军向北拓展。
其余的满人,分散安排耕种,就在黑龙江和松花江流域,能够为继续北进提供粮草物资。
如果鞑虏不识时务,那就击而灭之。
一边在吉林船厂造船,作出北攻宁古塔的假象。一边秘调军队,运输粮弹,做好进入朝鲜,借道会宁,突击宁古塔的准备。
会宁到宁古塔的距离是五六百里,这已经缩短了一半之多。突袭的困难大大减少,胜率大增。
“万岁果然睿智,这个突击计划更加的高明。”李岳走到地图前,仔细地观察着,估算着。
五六百里的路程,已经不需要太多的骑兵。步兵急行军,对于道路的适应性更强,也会减少很多的辎重。
“两营步兵,两千精骑配三千匹马,携带二十门火炮,每门炮配弹三十发,应该是足够消灭鞑虏。”
多出来的一千匹马,能够换乘骑行,也能够驮带粮弹物资,拖拉炮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