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北伐之后,随着明军的步步推进,陈潢便带着几个随从先勘察淮河,然后溯流而上,沿着黄河一路而行。
前后数月时间的奔波考察,陈潢有了初步的治河思路,并上奏朝廷。
虽然黄立并不懂治河,但凭着乱七八糟的见识,以及对专家名人的尊重,对陈潢的治河策略,十分赞同。
其一,挑挖淮安以东河道,两岸筑堤,使黄河入海通畅;
其二,疏浚洪湖的入黄通道——清口,缓解淮河入黄问题;
其三,加筑洪泽湖堤——高家堰,防止淮河东决冲运,危害下河民生;
其四,堵筑黄淮运各处决口,各复其道;
……………...
在提出治河策略的同时,陈潢根据自己的考察见闻,也向皇帝描述了黄河失修的严重情况。
黄立对此并不意外,这都是战乱导致的祸患,对于黄河泛滥的严重性,也有心理准备。
自南宋以来,黄河“夺淮入海”后,对江淮地区的威胁变得更加严重。
到了明清时期,由于黄河上游生态破坏严重,使得黄河的泛滥、改道的频率加快,治理黄河的难度也随之增加。
明朝前期,曾对黄河进行过大规模的治理,使得黄河由泗夺淮的线路得以固定下来。
但黄河夺淮入海造成了淮河水系的压力空前增大,一旦发生洪水,黄河和淮河之水纷纷涌入运河,将堤坝冲决,最终泛滥成灾。
到了明朝后期,由于明廷腐败,财政亏空,黄河的治理也就荒废,黄河的淤积便更加地严重起来。
从明朝崇祯年间到清军入关,乃至夺取天下,战乱使得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水利工程也出现了大面积的荒废和破坏。
而在明末清初的政局混乱时期,一些地方官员为了私利,争夺水源,开挖壕沟等,导致河道混乱。
例如泗州和盱眙的百姓,在州官的支持下新开八条沟渠,导致周桥闸、翟家坝决堤,高邮等地遭水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