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4月6日,黄埔理工大学的入学通知书,正以最快的速度,寄送到全国各地。
将有27位幸运儿成为第一届本科生,开始他们的学习之旅。
广东番禺,李耀邦兴奋地将通知书拿给父亲看。
“父亲,这是当今帝师创办的大学,你看这通知书就和别的学校不一样。”
李父笑道:“以小见大,管中窥豹。”
“能够愿意在这种毫不起眼的细节上下功夫,说明这位李校长志向高远啊。”
李父是商人,自然知道一件产品的好坏,往往就决定在细节上。
“只是邦儿,你生性活络,是个经商的好苗子,如今却要去研究科学,为父也不知是对是错啊。”
李耀邦笑道:“父亲,这也不矛盾,等我毕业了,照样可以经商啊。”
“而且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后,能开阔我的眼界。”
“凭什么洋人的东西能又好又便宜,比如那个打火机,太巧妙实用了。”
“我以后也想做出这样的东西,这一切都需要科学知识。”
李父很欣慰,他仿佛看到儿子在未来超越自己的情景。
“吾儿耀邦有巨富之姿!”
真实历史上,李耀邦在担任大学教授几年后,就弃学从商,未能在科学的道路上坚持下去。
安徽全椒,张贻惠正在聆听其父的教导。
张贻惠出身在书香门第,12岁时就考中了秀才,其父亲更是当朝进士,现任内阁中书。
进士参加朝考后,除择优任翰林院庶吉士外,较次者部分用为内阁中书,掌记载、翻译等,官阶为从七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