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3年10月中旬,尼什之战后的一场小插曲正发生在东南欧的土地之上——
自从阿纳夫特鲁·伊斯坎达尔帕夏带着同族的500骑阿尔巴尼亚骑兵乘乱逃离后,他们便一直着秘密行动,以防被尚以为他们只是失踪的奥斯曼高门察觉。
在暂驻于斯屈普的乡村之时,阿纳夫特鲁帕夏的侄子哈姆扎·卡斯特里奥蒂(HamzaKastrioti/AmesesCastriota)挺身而出,代表众人忧虑地向他的叔叔问道,
“叔叔,虽然我们决定背弃了苏丹,但我们就凭这不到千人的部众,回到家乡后又该怎么办?”
而阿纳夫特鲁·伊斯坎达尔帕夏本人只是冷静地反问他:
“哈姆……不,既然摆脱了突厥人就没必要用这种伪名了。埃梅塞斯,在出发前不是都已经下定决心了吗?既然决定遵从上帝的指引,就没有什么可犹豫的了。
“从我们选择不回埃迪尔内复命时开始,就已经完全无法回头了。”
对于叔叔的话,埃梅塞斯也非常清楚,但对前景迷茫的他还是担忧地继续追问:“那我们究竟要到哪?”
“回家。”
说到这里,这位已是中年人的阿尔巴尼亚人坐了下来,在示意侄子安静下来后,他从桌子下掏出了一张画像以及一份文书。仔细一瞧,那张画像上是一对阿尔巴尼亚贵族打扮的夫妇,而他们中间,站着他们抚育的九名儿女,如果再认真看看,就会发现最中间那名男童面相跟阿纳夫特鲁依稀有些相似。
在他轻轻抚摸着这张画像时,这位已经39岁的将军不禁动容,嘴里轻声念叨道,“再等一会,再等一会就好……
“我很快就回来了,故乡。”
很快,他的神色就变得无比坚定,语气坚决地对侄子与部下说道:
“目的地,阿尔巴尼亚,克鲁耶城(Krujë)。
“至于回到那后怎么站稳脚跟,就得靠它了,毕竟这上面可是有突厥苏丹的亲笔签名。”说到这,阿纳夫特鲁挥了挥手上的文书,“而且为了现在,我还特地请那位博斯普鲁斯凯撒帮我们在克鲁耶做了点准备。”
1443年11月25日,原奥斯曼麾下大将阿纳夫特鲁·伊斯坎达尔帕夏率其麾下的500阿尔巴尼亚战士抵达克鲁耶城。通过有苏丹亲笔签名的伪造信件欺骗当地总督大开城门后,他在当晚立即发动兵变处决了克鲁耶总督及奥斯曼在当地的官吏,迅速控制了克鲁耶城。3天后,即11月28日,他当众宣布放弃新月教信仰转而拥抱基督教,并宣布成立阿尔巴尼亚公国,自封亲王,脱离奥斯曼苏丹国的统治,而他的名字也因此从先前的阿纳夫特鲁·伊斯坎达尔这一新月教名字改回了原名乔治·卡斯特里奥蒂。
之后的一周,通过跟博斯普鲁斯线人的情报对接,乔治·卡斯特里奥蒂很快掌握了奥斯曼对这一带控制虚弱的实质及所需情报,率领部下在奥斯曼治下的中阿尔巴尼亚展开了一系列奇迹般的军事行动,并在圣诞节到来前控制了整个克鲁耶地区。
得益于这一系列军事行动的成功,他也因此被治下的军民所崇敬,其绰号“阿尔巴尼亚的亚历山大”(Skënderbeshqiptari)也逐渐打响。而在传播过程中,该绰号被很快简化为一个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