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自然知道张总吞回肚子的是什么,抓住他话中的一点说,“您说的是,这些年沟沟坎坎的过来,在外人眼里,我们早就剩一副骨头架子,浑身刮不出二两油水。”
“所以这个项目等于千钧重担。”
“铁书记的意见呢?”
“在这种时候,我们需要证明自己,‘东方’没有垮,也垮不了。绝不能让人嘲笑我们潦倒的精气神儿都没了。”稍顿,张总又说,“‘东方’现在百病缠身,急需一粒回魂丹,对内提振士气,对外展示羽毛。这是铁书记原话。”
“张总,我多句嘴。”
“知无不尽,你尽管直言。”
“听了您说这么多,我感觉这事咱们接过来太冒风险。”
“没错。实话告诉你,此前,集团高层会议讨论,不乏反对的声音。但依我看,同行再强大,也不是水泼不进。我们冒风险,也不是一时兴起,就说我吧,我就相信你们一厂能干出来,你们近些年一直做盾构机筒体,超大体积筒体这方面有成熟的经验。是,这次是合金材料筒体,是焊接技术的跨越,考验极大。可是技术是一方面,其他因素也不能忽略,比如奋斗精神,责任感、自信力、执行力、团结协作力,而这些,都是我们的优势所在,要说起来,以前的一厂我不敢保证,但你管理下的一厂,我敢拍胸脯。所以这份订单换个角度看待,既检验我们自身,也是同行之间的竞技。”
张总一口气说了这么多,给俞大猷听的心潮涌动。的确,俞大猷在任的这些年,硬生生把混乱、毫无斗志的一厂起死回生,淬造成一个心同一处想,劲儿从一处使的一厂,在环境复杂的东方竖起一根标杆。
“大猷,此事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248所的背后是谁,意味着什么,想必你清楚得很。‘东方’作为老国企,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应责无旁贷地站出来,哪怕自己一身鲜血,也要顶住。这是‘东方’的传统,一代代人就这么干过来的。”
俞大猷舔了舔嘴唇,紧张和激动使他的嘴唇发麻,嗓子发干,甚至有那么一刻,他的脑子里出现短暂的空白,
“大猷呀,订单签了。任务压给你,接不接得住?”张总滚烫的目光再次落在俞大猷的身上,他像是被点燃了,周身血液沸腾。
“我懂。我豁出命也要把它搞出来!”
“你先别豁出命,话没说完呢。”张总端起茶杯,呷了一口茶,徐徐咽下:“这个订单不仅意义重大,技术指标极其苛刻,日期也较紧,从现在起,你只有十个月不到的时间。”
俞大猷急促地啊了一声:“张总,卡得这么死,不可能完成啊!”
张总截住俞大猷后面的话:“如果不尽快拿出筒体,整个计划就会延迟,会涉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
张总的目光中噙着数不清的成分,他望着俞大猷,斩钉截铁地说:“从现在起,由你牵头成立技术攻关小组,经费方面,我给你打包票,集团再困难,也要优先保障你们!”
“张总,话要这么说,我是义不容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