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民继续说:“
三,教育理论研究方法有误。教育理论的研究并不仅仅依赖于阅读书籍或听取讲座,而应深入探讨教育过程的四个环节:展示情境事实、引导学生观察思维迁移、掌握知识结构以及激励学生的情感与意志。然而,现有的新教育理念在这方面的研究显得十分不足,使得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难以有效运用这些理论。
四,与教育过程脱节
最令人头疼的是,许多新教育理念与实际教育过程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教学过程需要展示情境事实,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掌握知识结构,并激励学生的情感与意志。然而,现有的新教育理念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无法在实际教学中发挥作用,这让教师在应用时感到无从下手。
只有将新理念与教育过程紧密结合,教师才能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与初心,从而提升教育的有效性。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让教育理念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杨伟民念完长篇大论,刘主任第一个带头鼓掌,并连声说好,连忙问杨伟民有什么改进办法。
“其实我也不知道,这是我儿子发给我的,他说在网上看到的,既然有人写出来,就证明新的教育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不像大家都吹捧的那样,一切新的就是好的。”杨伟民继续说:“我个人觉得旧的教育方法也有它的可行之处,不是完全一无是处的。”
刘主任终于听到了不一样的声音有点激动,连忙说:“杨老师,你请说。”
杨伟民在数十双眼睛的注视下讲起了自己的看法:“就比如大家都诟病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也有他的可取之处,众所周知”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更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教师会将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不是零散的知识点,系统性的东西有章可循,更容易记忆。
第二个,”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因此教学节奏紧凑,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第三,满堂灌教学要求学生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至于”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的不足,大家谈得也很多,学生参与度低,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教学方法单一,培养学生应试能力等。
从总体来看,”满堂灌\"式的教学优势很明显,而不足虽然不可忽略,但也不是什么天大的问题。
相反反观高举新教育教学方法也存着不少弊端,最显而易见的就是,硬件硬,软件软,老师的思想不在状态。现在条件越来越好了,有了多媒体教学,有部分老师就忽略了备课,课件怎么写就怎么教,缺乏对课程的深入分析和理解。
还有目前各大学校风靡效仿的集体备课模式,有好处也有坏处,所有老师讲得千篇一律,这样是避免了个体差异的问题,可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思考了吗?
甚至现在有些老师在做简单的重复工作,为了教而教,老师忽略了自身专业化的提升,教学能力停滞不前,长此以往,老师变成了教材和教材参考资料的传声筒。教学活动变得机械,毫无变化和知识延展性,这样的教学方式如何培养有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生?
还有就是重数量,轻质量。尤其是量化管理进入学校后,评价老师的工作业绩,看班上的优秀率,及格率,达标率,看几个学生能考上重点学校,检查老师的教学态度,年终写总结,大多要数一数自己这一年组织了多少次评优课,听了多少节推广课。我认为学校应该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而不是片面地去强调这些可以量化的指标,你越这样去衡量和考核,那么老师为了完成相应的目标,自觉性地会选择某些数量性的工作而忽视了质量的提升。
然而不管是旧的教学方法,还是新的教育理念,都要老师在琢磨中去执行,其实对于教育来说,教和学是缺一不可的两方面,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执行,老师尤其重要,是完全用新的教学方式,还是在新的教学方式下,把有用旧的教学理念也不能抛弃更好,我想明眼人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