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梦之地(龙年大吉大利!)
创新往往始于一个构想,甚至是突发其想,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冯清云200公里高速铁路的构想,根本就是“痴心妄想”。
现实吗?
如果是放到其它国家,冯清云的构想肯定会被当成“妄想”,是不科学、不现实的,但这里是南洋。
倒不是因为南洋可以成就梦想,而是因为南洋有一大票来自德国的工程师。作为第三帝国的元首,希特勒不仅想要把柏林建成世界之都“日尔曼尼亚”,还要建造一系列巨大的,足以吸引世人眼球,让世界民众彻底臣服的东西,来显示德国强大。
在这其中就包括有“全球超级高铁网络”,希特勒认为战后的第三帝国,会是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而不是大英帝国那样的海洋帝国,所以非常有必要建造一种横跨欧亚大陆的铁路系统。
于是乎在希特勒的命令下,德国的工程师们开始研究起了超级高铁,从3米宽的超级宽轨到250公里的时速。宛如梦幻一般巨型列车,虽然直到三德子灭亡,都没有造出来,但是他们确实取得一些成就,比如“无砟轨道技术”,比如无缝轨道技术。
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些工程师们相信以目前的技术水平,虽然造不出希特勒梦中的“超级高速列车”,但是制造出时速250公里的高速列车还是没有问题的。
“……基于婆罗洲城市一体化的必要,我认为采用最高时速250千米,均速200千米的超特快列车,将有助实现“四小时交通”的构想——即南洋城市与城市之间交通时间为四小时……”
“先生,这么说,您是支持我们研究高速铁路了!”
看着面前有些激动的年青人,李毅安笑了起来,这显然是一个没有政治敏感性的技术人员,其实今天他们两人之间的见面,就已经表明了他的态度——支持修建高速铁路。
他们可不管这个“四小时交通”现实不现实,重要的是什么?是新闻要有嘘头。
放下记事本的时候,看似平静的李毅安的脸上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容。
但是高铁将会改变这一切。而高速铁路将极大地提升了地方的交通便捷性,高速、直达的出行方式,将不同地域之间的距离缩短,大大提高了人员和货物的流动效率。
“领先世界的高速铁路,不仅将会成为南洋的一张名片,而且通过研究高铁势必将会提升南洋的铁路技术水平,或许受限于自然条件,我们注定不可能成为一个铁路大国,但是却可以成为铁路技术强国,在未来向其它国家输出铁路技术。”
“降低车重是提高速度的前提,除采用流线型的车厢外,车厢也将采用轻质高强度铝合金……”
“梦之超特急……”
哪怕是在四零年代末,铁路已经开始不被世人看好,毕竟,伴随着高速公路的兴起以及汽车的普及,汽车不仅在便捷性远远超过铁路,就连速度也将其甩在身后。
来自总统的支持,让冯清云有些激动的说道。
“毕竟,并不仅仅只有我们需要高速铁路,欧洲以及其它国家,同样也需要高速铁路。”
似乎没有什么比“子弹列车”更能代表日本的了。即便是后来,华国成为世界第一高铁大国,其技术也领先日本,但仍然没有改变这一点。
“首先,新型机车应该采用电驱动,电力机车能够以较高的速度运行,并且具有强大的牵引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长距离的运输任务。37年的意大利的ETR200型电车,就已经证明其优越性,它在罗马至那不勒斯铁路上跑出时速201千米的速度。”
“你的这个想法很好,铁路技术强国……这确实是一个发展方向,不要去理会什么铁路建设是“过去式”,是不被看好的“夕阳产业”,在大陆交通中,铁路、尤其是高速铁路的优势是其它工具无法取代的。”
回忆着小时候,看过的的动画片中“子弹列车”在富士山下穿行的一幕,李毅安的嘴角轻扬,自言自语道。
“在这个世界“子弹列车”完全可以成为南洋的名片啊!”
不过众所周知,技术上的创新与变革,或许会有灵光一现,但大多数时候都是时间与汗水的堆积。当天,在冯清云离开办公室之后,李毅安拿起记事本,用笔写下了几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