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三年
司马炎见齐王司马攸,依仗着自己的才学以及笼络人才的手段,在朝堂上的声望愈来愈高。
害怕自己突发意外后,出现皇位继承人之争。
以太子司马衷的实力与手段,根本无法与司马攸对抗。
他决定提前让在京的司马氏诸侯王,就封,以削弱在朝堂中央的影响力。
但又为了防止诸侯大国实力太过于突出,其余次国、小国无法钳制,且形成西汉初年的尾大不掉的后果。
于是他又一次修改了分封食邑制度:
一:诸王封国仍分大国、次国、下国三等。
二:将原下国五千户的限制提高至万户,与次国等同,而民户来源,从所近县划分补满。
三:在三等王国皆置中尉统领王国军队,中尉需要报请中央朝廷批准,不可擅自任命。
四:仿照西汉,实行推恩令,但只仅限于大国,大国诸王之后,除嫡长子世代继承王爵外,其他儿子均各以土推恩受封为公。
其次为了让地方形成制衡,又增加了非同姓公侯的实力。
即功臣封公者,封国制度如小国之王,亦以中尉领兵,郡侯封国内也可以置一千一百人的军队,其中尉,仍需报中央批准。
修改完毕后,司马炎认为有必要拿给其他人看一看,以免出现纰漏。
便召来中书监荀勖,向他询问意见。
荀勖言:“诸王当中大多担任着各地的都督,若让他们各归封国,将使朝廷控制地方的力量削弱;
且分割郡县,以充实封国,将使被移徙的百姓怨声载道;再有王国置军,也会削弱国家军队的数量。”
“那荀卿认为如何?”